耳朵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我们想要获取信息就需要用耳朵来获取信息,而现在外耳道炎疾病却成为危害我们耳朵健康的一个威胁,现在得外耳炎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我们重要的弄清楚外耳道炎的病因,这样才好早日对其采取治疗措施。
外耳道炎是怎么引起的
1、异物的进入:在我们洗头,洗澡或者去游泳的时候,会经常不小心的把水弄到我们的耳朵里面,而且大多时候都没有得到及时的清除,这会很容易让我们的耳部出现感染的现象,让外耳道滋生大量的细菌,这时候就很容易让炎症侵袭。
2、气温的影响:如果长期的处于一些潮湿并且闷热的环境里面,这时候人体里面的一些腺体就会受到影响,这样对于耳部的局部预防疾病的能力也会降低,就形成了炎症。
3、外耳道的环境改变:当我们的外耳道的生理环境出现了的改变的时候,无论我们是使用药物还是一些自然的原因,都会耳部部位的正常菌群造成影响,让菌群失衡,让细菌滋生。
4、外伤引起:我们的耳部受到外伤这是一个造成外耳道炎的非常常见的因素,在平时生活中,如果我们用手指或者一些尖锐的东西掏耳朵的时候就会让耳部上皮的一些组织受到损伤,使耳部进行交叉感染,从而形成外耳道炎。
5、耳部疾病感染:一些耳部的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引起此病,就像中耳炎一样,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疾病就会出现进一步的蔓延扩散,导致耳道也出现其他的炎症。
6、全身性疾病引起:当我得得了一些全身性的疾病比如糖尿病,内分泌失调等疾病都会让我们的出现炎症,让免疫力下降,这时候患外耳道炎也是很容易的。
7、细菌感染:此外,有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体衰弱者易患本病和,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易反作,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
8、耵聍缺乏:因正常人外耳道的耵聍呈微酸性,具有抗感染作用,耵聍缺乏时,外耳道即失去其抗菌的酸性外衣,故易致病。
外耳道炎病因病理
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如挖耳、游泳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此外,有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易反作。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
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易致本病,常常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外耳道炎如何诊断
其实外耳道炎就是指外耳道附近的炎症,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局限性外耳道炎,另一种是弥漫性外耳道炎。大家还需要了解外耳道炎的症状,再根据症状判断病情,再继续治疗。
1、常见的症状就是易引起耳朵疼痛,耳内有肿胀的感觉。
2、外耳道有发痒,灼热的感觉。
3、会流一些分泌物,为脓水,偶尔带有血丝。
外耳道炎用什么药
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脓痂,促使干燥、急性期、可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止痛剂、外耳道肿胀渗液较甚者,可用5―8醋酸铝纱条敷塞外耳道。并定患者每隔3-4小时自行滴入上述药液,每天更换纱条,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或用2―5 硝酸银液涂布,或选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应用。
慢性者局部亦可应用抗生素(如多粘霉素、新霉素等)与激素类(如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合剂、霜剂、粉剂等换药、涂敷或吹入、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加强全身某些有关疾病的诊治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
注意纠正挖耳习惯,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总之,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为重要。